中央巡视组清查21省,地产腐败达95%,多名高官因房落马。在7月16日召开的2014年中央第二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中央纪委书记、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指出,在腐败问题上,要紧盯矿产资源、土地出让、房地产开发、工程项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。(8月5日《中国经济周刊》)
如果交易真正按照市场规律,通过供需机制、价格机制、市场契约精神等的综合作用,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,就能充分得以体现,市场的法治性也能得到有效保障。则市场中的违法、腐败空间,就会被压缩至最小,它就会给政府之手纺织出一个市场和法治的笼子。则对房地产腐败,就能釜底抽薪,它就难以形成腐败“富矿”的矿床。
市场化的一个重要要求,就是让政府的归政府,让市场的归市场。如果政府之手完全掌控着土地的使用、价格和买卖等所有权力,特别是在“一把手”说了算的既成事实面前,必然会让政府各相关负责人握有决定性的审批权和决定权。如果无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制约,就难真正制衡和监督手握重权的政府机构负责人,则在数额巨大的房地产业面前,产生利益输送,或就难以完全避免了。
如果政府对房地产业只有政策、规划的决策权,具体的土地使用、买卖则交由市场调节和选择,如真正建立起成熟的土地市场竞拍机制,最后由独立的第三方市场拍卖机构操盘,由人大、司法、工商等机构独立监督,则有了决策、实施与监督三方能够实现相对独立与互相监督的机制下,才能实现政府与市场的良性运作和互动,才能让政府之手放在其应放之处,房地产腐败之源,才能从根上挖出。
同时,改革开放以来,地方政府财政严重依赖土地、房产的现状,必须得以改变;否则,政府就会成为房地产商和以房为投资者的“合谋者”及“利益共同体”。当政府财政来源绝大部分要依赖于土地出让时,则房地产业就成了维持政府运作的“命根子”。离开房地产业,可以说绝大部分地方政府都会“吃不上饭”。这不仅使政府发展经济的精力都会放至房地产业上,使得经济均衡、良性、全面发展难以实现。而房地产商、以房作为投资的民众,也会和政府无形中捆绑成一体,形成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的共同体,则房地产价格畸高的状况就不可能真正终结。但当房地产泡沫到顶时,整个社会或许都难以承受这种灾难性后果的降临。
如果当房地产交由市场化运作时,无论土地提供方的政府、房地产开发商、购房者,都只能从市场的角度来考量其参与度;同时政府的财政收入,要从低价拆迁、收购群众土地的方式,转化成市场行为,这可减少拆迁之难和问题重重;同时可通过更为科学的房产税等方式增加财政收入,并以此有效调节自住房与投资房产者的比例,使房地产业归位其为民所住、而非投资炒作的工具的真正本质。此时,市场规律决定了房地产业的发展,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利用其产生腐败的水分,则会被极度挤压、拧干,则房地产腐败的根基,才能从此为之动摇。